▲3月15日,李克強總理(中)會見采訪全國兩會的中外記者并回答提問 新華社圖
3月15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閉幕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會見采訪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中外記者,并回答記者提出的問題。
近20年,每年全國兩會閉幕,總理記者會都會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而在今年歷時兩個多小時的記者會上,李克強總理同樣接連回答了中外媒體十多個問題,涉及全球經濟與中國經濟增速預期、減稅降費措施的落實、當前中美關系等諸多熱點。
《每日經濟新聞》兩會報道組記者梳理此次總理記者會的“十大金句”時,無一例外地都被總理的這個表態所打動——
一邊是只增不減:今年安排財政支出和GDP增長同步,確保民生重點領域、三大攻堅戰支出只增不減;另一邊是只減不增:下決心把占增值稅總量近60%的制造業等行業的增值稅率明顯降低3個百分點,同時要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要知道,減稅是要減收的,而減收的同時又如何能夠做到保障民生重點領域和三大攻堅戰的支出只增不減呢?總理的答案只有一句話——“大規模減稅降費,是要動政府的存量利益,要割自己的肉。所以說這是一項刀刃向內、壯士斷腕的改革。”
絕不能讓政策打白條,更不允許變換花樣亂收費來沖擊減稅降費的成效——這樣斬釘截鐵的承諾,無疑釋放出了最堅定的信號。希望這次的“十大金句”,能引起大家強烈的共鳴!
1、我們這樣做,不是說在預支未來,恰恰是在培育未來。
根據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全年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這樣做財政可持續嗎?
李克強表示,這是認真算過賬的。我們是給制造業等基礎行業、給帶動就業面最大的中小企業明顯減稅,這實際上是“放水養魚”、培育財源。我們前幾年營改增過程中起先也是財政減收的,但后來稅基擴大了,財政收入增長了。
他還表示,現在看,我們還要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這也是一項改革。從趨勢看,應該給實體經濟、給企業讓利,讓他們在國民收入分配“蛋糕”中的比例更大,這樣能更多帶動就業,讓就業人群增加收入。為此,政府就要過緊日子,就要讓利,政府的存量利益也要動,得罪人也要動,讓利于企業,讓利于民,這樣財政才更可持續,反過來講可能就要打問號了。我們這樣做,不是說在預支未來,恰恰是在培育未來。
2、公平的準入,公正的監管,這是鳥之兩翼,不可偏廢。
優化營商環境是政府近幾年一項重要工作,李克強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強調,寬進就要嚴管。公平的準入,公正的監管,這是鳥之兩翼,不可偏廢。如果我們監管不到位,那些坑蒙拐騙、侵犯知識產權、假冒偽劣、惡意拖欠款項的行為就有可能肆意妄為。
3、中國經濟會始終成為世界經濟的一個重要穩定之錨。
面對新的下行壓力,如何看待今年中國增速?
李克強指出,今年不確定的因素不少,我們還要有更多的應對準備,我們留有政策空間。比如我們今年提高赤字率0.2個百分點,沒有超過國際上所謂3%的警戒線。而且我們還可以運用像存款準備金率、利率等數量型或價格型工具,這不是放松銀根,而是讓實體經濟更有效地得到支持。
不管發生什么樣的新情況,我們都會立足當前、兼顧長遠,保持中國經濟穩定,保持中國經濟長期向好趨勢不變,這都是很重要的。中國經濟會始終成為世界經濟的一個重要穩定之錨。
4、我們還是要政貴有恒,繼續推進減稅降費、簡政等一系列的措施。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中國政府將采取一系列激發市場活力的措施。
李克強表示,現在中國市場主體已經超過1億戶,把他們的活力激發出來,這個力量可以說是難以估量的,我們還是要政貴有恒,繼續推進減稅降費、簡政,培育新動能、放寬市場準入,營造公平競爭環境等一系列的措施,為市場松綁,為企業騰位,為百姓解憂。把他們的創造力釋放出來,我們一定能夠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而且推動高質量發展。
5、各類所有制企業普遍能從減稅費中受惠,而且政策效率很高,一竿子插到底,直達市場主體。
減稅降費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亮點之一,何時能夠落地實施?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