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報3月31日訊(通訊員 曹利敏 全媒體記者 劉鎮東 黃京)這是一方傳承百年歷史與文明的殿堂,這是一片承載白衣使命與榮光的熱土,這是一所經歷過轟轟烈烈革命年代的百年學府。廣德愛眾是她開拓進取的鏗鏘誓言,礪能善醫是她高歌前行的豪邁強音。
興起于社會動蕩之時,拓業于百廢待興的新中國建設時期,創新于氣象盎然的新時代,時刻在歷史洪流中堅守責任與使命。由廣德高級護士職業學校到如今的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湘潭醫衛職院”),經過百余年洗禮,她扎根湖湘大地,穩步推進教學改革,走出了一條產教融合發展的特色辦學路。
傳承革命精神,涵養時代工匠精神
1915年,上?!缎虑嗄辍穭撧k之時,美國基督教長老會在常德創辦廣德高級護士職業學校,與新文化運動一脈相承。后雖多次更名、搬遷,但始終主張變革,傳播新思想、新文化,開風氣之先,領時代之新。
歷史的腳步走到2021年,學校正式更名為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時期。田徑場煥然一新、食堂升級改造、實訓大樓拔地而起……
同時,學校重視傳承革命精神、工匠精神、教育精神,大力提倡教育教學改革,重視實訓和實踐教學,堅持產教融合,突出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培養,立足培養衛生事業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技能人才。
這是一所有變革基因的學校,更是一所有紅色基因的學校。 “湘中靈秀千秋水,天下英雄一郡多”指的就是湘潭。因此,扎根于紅色熱土辦學的湘潭醫衛職院,處處滲透著紅色基因。
3月12日,21級醫管班的學生范紅梅來到學校校史館參觀。順著墻壁上圖文并茂的展板一路看過去,百年老校的變化發展了然于心。知道學校有這樣輝煌的歷史,她感到十分自豪。
湘潭醫衛職院始終注重校園紅色文化打造,把紅色文化建設納入校園文化整體建構框架,將地方史、校史中的紅色文化和先進黨史人物事跡融入立德樹人的全過程。除了氛圍育人,學校還將紅色文化內容融入各門課程,實現了課程思政全覆蓋。
如今,醫衛職院形成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素養課、專業教育課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學校負責人表示,打造課程思政不只是為了學生,也是為了打造一支堅強的教師團隊,讓每個教師都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春風化雨地影響學生,讓他們有更好的品格來成就自己的人生,成為優秀的大國工匠。
念好“融”字訣,無縫對接專業產業
目前,我國基層醫療人才隊伍無論是總數還是特定專業人員數量,都存在較大缺口,加快醫療衛生人才培養是當務之急。
圍繞需求,湘潭醫衛職院不斷調整專業布局,加快學校轉型發展戰略,旗幟鮮明的提出走專門化、特色化的發展道路,裝配了一條反映學校特色和優勢的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護理、助產、康復治療技術等專業的流水線。
專業進行了轉型調整,教學模式也隨之進行了改革。2021年,學校醫療設備與管理學院的老年保健與管理專業與湖南普親老齡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在原有“2+1”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上改革為“現代學徒制1+1+1”人才培養模式。9月,2021級19名學生離開校園將課堂搬到企業——長沙東風路普親養護院,在此進行為期一年的專業課程的學習及見習。
養護院內擁有很多十分專業的兼職教師。每個學生實踐帶教由企業兩名導師負責,兩名導師一名來自企業管理崗位,一名來自企業的業務崗位。學生未出校門,就能和行業內專家面對面,大大激發了他們對專業的信心和熱情。
為進一步突出“雙主體”育人,學校還委派“雙師型”醫衛教師到企業擔任駐點班主任。班主任在加強對學生日常管理的同時,參與實踐與校院協調。引導學生在產教融合、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中快速成長為社會急需的醫學人才。
此外,在校企雙方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近距離接觸老人,接觸崗位,樹立了尊老、愛老、敬老、孝老、助老的意識,甚至能主動承擔照護機構老人的工作,建立了積極的專業情感。
和企業的無縫銜接,使學校能培養出一批既懂理論知識又懂實操,尤其對此行業深度熱愛的高素質人才。而通過這種模式,實現了平臺共建、資源共享、人才共育、成果共產,使學校和企業真正成了“一家人”。
醫療設備與管理學院與普親公司的全面對接,只是學校產教融合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