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4月2日電(吳平華 胡健 劉國健)“讓荒廢的老茶園‘活起來’,群眾增收,自主管理,經濟價值持續提升”。筠連縣豐樂鄉人大主席團為加快推進“家”、“站”服務建設,組織人大代表深入基層,到一線履職調研,想辦法、找出路,萬畝“川小葉”老茶園再次煥發生機。
連日來,在鄉人大主席團的建議下,筠連縣豐樂鄉集體資產管理公司“露金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正在組織人員采摘“川小葉”茶。每斤20元至40元不等的收購價格,引來采茶群眾連聲叫好,人均每天收入200元左右,荒棄多年的老茶園搖身一變成為原生態高山茶葉原材料基地。據悉,豐樂鄉全境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常年云霧繚繞,因晝夜溫差大,十分適宜茶葉生長。
筠連縣人大代表、豐樂鄉人大代表、豐樂鄉黨委書記劉鳳忠說:“我們這里曾一直是川滇茶馬古道重要驛站。其茶樹品種以“川小葉”為主,現有面積接近10000畝,主要分布在孔雀片的幾個村。如何盤活這萬畝“川小葉”茶,調動群眾自主管理積極性,讓撂荒的茶葉有出路,為全鄉老百姓增收謀路子,一直是鄉黨委、鄉人大、鄉政府主要領導思考的問題?!?/p>
黨委重視、人大推動、政府履職、公司生產,老茶園再次煥發生機,使得群眾錢包更鼓,發展信心更加堅定,這是人大代表深入基層調研成果的展現。接下來,盤活“川小葉”老茶園,以鄉集體資產管理公司為載體,抓源頭、樹品牌、保質量、出產品,一系列舉措瞄準的是獲得市場認可,讓“川小葉”的招牌再次呈現在廣大消費者面前這一核心目標,進一步解群眾之所急,化群眾之所難是關鍵所在。
“這片茶園曾經也輝煌過?!?nbsp; 筠連縣人大代表、豐樂鄉人大代表李能書說。據了解,這片面積近200多畝的茶園,原來行情好的時候,大家都會積極采摘,現在,因引入外地品種多,價格差距較大,導致原有老茶園逐漸荒廢。這一“耽擱”,茶園就閑置了20多年。
通過人大代表深入基層一線履職調研,盤活了荒廢的茶葉品種,帶動了鄉集體經濟和村民致富增收,今年預計收購“川小葉”茶3000斤,帶動130余戶家庭增收。將閑置的茶園盤活,解決群眾發展的難題,群眾的腰包“鼓了”,人大代表的價值也就實實在在體現了。
豐樂鄉黨政班子著力于培育壯大鄉村特色產業,致力為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鄉村產業發展服務,持續鞏固深化兩項改革成果,健全抓落實工作機制,切實把改革成果轉化為發展紅利和治理實效。盤活老茶園的有效嘗試,為豐樂鄉持續壯大特色農產業,開發鄉村特色旅游奠定了基礎,鄉黨委班子、人大主席團還在蓄力、醞釀更多的“組合拳”,為書寫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凝心聚力培育發展鄉村特色產業,讓鄉村產業振興的美好愿景逐項變為現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