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兩會結束后,全市應急系統把傳達好、學習好、貫徹好會議精神作為當前的重要政治任務,“真抓實干、狠抓落實”,以高水平安全服務高質量發展作為做好應急管理工作的主線,聚焦源頭治理、應急應戰、戰備保障“三大體系”,全面實施本質安全提升、災害源頭防治、救援能力提升、科技信息支撐、基層基礎建設、隊伍正規化建設“六項工程”,持續提升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水平,不斷提高有效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能力,著力推動全市應急管理工作實現安全風險可防可控、救援能力穩步提升、應急保障有力有效。
牢牢守住安全生產基本盤,堅決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是應急人的“底線”和“紅線”。市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安全生產必須警鐘長鳴、常抓不懈,全市將進一步加強安全風險源頭管控,堅持眼睛向內找問題,持續查堵安全生產漏洞,下大力氣整治消除重大隱患,對任何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抓住不放,絕不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絕不能推諉扯皮,絕不能失之于寬松軟。結合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以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曝光大整治行動為重要抓手,認真落實安全風險分級管理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持續開展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險化學品、城鎮燃氣等重點領域安全專項整治,大力推進安全生產清單制管理提檔升級,加快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清單行業共性清單2.0版及企業個性清單的編制試行,用制度管人管事管住風險,推動安全生產責任落實。按照全覆蓋、零容忍、嚴執法、重實效的要求,扎實做好“護安2022”監管執法專項行動,綜合運用行刑銜接、警示約談、集中曝光、聯合懲戒的手段,對非法違法行為重拳出擊,以安全執法高壓態勢推動企業安全守法經營。
只有不斷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才能將災害損失降低到最小。災害源頭防治是對應急人工作的“大考”,一刻不能松懈、絲毫不能馬虎。市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認為,結合綿陽的工作實際,全市應急系統應在森林防滅火、防汛減災救災、地質地震災害防治、自然災害救助能力建設等方面再“下深水”:持續鞏固專項整治成果,通過“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全面提升火災源頭防控效能,促進全市森林防滅火形勢穩定向好;壓緊壓實防汛抗旱工作責任,細化實化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并開展演練,健全完善通信聯絡機制,強化信息互通、災情共享,不斷提升水旱災害救援基礎能力建設和應急應對能力;開展地震、地質災害應急救援能力評估,加強地震預案體系建設,組織開展地震應急演練,加強地震風險防范和隱患治理,強化應急物資儲備,做好地質災害應急救援。
高效的應急指揮機制是全面提升應急處置能力的基層基礎。如何夯基固本?市應急管理局給出了答案:堅持常態應急與非常態應急相結合,健全突發事件會商聯動和應急指揮調度制度,加強部門協作與聯動,實現信息共享、力量合成、資源互補,推動形成“大應急”工作格局。同時,強化信息化手段運用,充分運用市應急管理與救援指揮信息化系統,健全完善風險監測預警、應急指揮、綜合應用、支撐保障四大體系。進一步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構建以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為主力、以專業救援隊伍為協同,以武警、民兵、預備役為突擊,以社會力量為輔助的應急救援力量體系,重點加快省級骨干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完善市、縣、鄉三級應急救援隊伍應急聯動機制,確保應急狀態下拉得出、沖得上、戰必勝。